我们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,其中谷类食品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,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,也是最经济的能量食物,同时谷物还能提供人体蛋白质和半纤维素、纤维素、无机盐、维生素等聚合物及种皮、胚芽中的油脂和其他功能性成分,如高级醇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。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07)》,谷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一般占总量的75%~80%、蛋白质占8%~10%、脂肪占1%左右,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、B 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。以谷类为主,就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,避免高能量、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。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,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量以250g~400 g 为宜,并且要注意粗细搭配,经常吃一些粗粮、杂粮和全谷类食物,建议每天摄入量为50 g~100 g。
但是随着经济发展,生活改善,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,而谷类食物的摄入逐渐减少,谷类食物作为膳食主体的地位在逐渐下降。根据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,1982 年以来的20 年间,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食物的摄入量下降了108 g。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,2002 年全国平均有58%的能量来源于谷类,其中城市为49%、农村为62%,城市居民明显低于55%~65%的合理范围。与1992 年相比,谷类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减少了9 个百分点,特别是大城市居民只有41%能量来源于谷类;而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能量比例则增加了3 个百分点,达到13%,其中城市为18%、农村为11%。这种膳食结构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,而膳食纤维过低,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。
摆脱“老土”的谷物方便食品
谷物食品消费的下降除了消费者兴趣转至动物性食品以外,重要的是没有找到新的出路来满足消费者对谷物食品的兴趣和需求。谷物食品是个宝,但如何变宝为金成为健康消费,需要营养学家和产业界共同的责任。
2002 年,饮料行业开始在《软饮料的分类》的基础上制定《饮料通则》,经过5 年的工作和数十次的讨论及WTO 成员国的通报,《饮料通则》于2007 年发布实施,“谷物饮料”这个新名词、新分类出现在饮料大类中,它对这类饮料的生产和市场带来了积极的意义,但更重要的是将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健康饮品。在《饮料通则》中,谷物饮料归属于“植物饮料类”,对谷物饮料的定义为“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制成的饮料”。
谷物饮料,作为饮料大家族中的新品类,通过现代工艺,做成可直接饮用的产品,不仅能够充分保留谷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,并且口感更好,饮用更方便,吸收更容易。
谷物饮料的诞生,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了谷物这一传统食品,彻底改变了谷物在人们心目中“老土”的形象。因为大家平时就能吃到谷物,比如说玉米棒子、玉米面窝头、燕麦粥等,但这些日常食用的谷物通常都是固态的,必需要坐下来慢慢吃,如果把谷物做成饮料,由吃谷物变成了喝谷物,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。这种新型食品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快节奏和时尚的元素,从而更易满足现代人对生活的营养需求和心理需求。
另一方面,绿色、环保现在已经成为健康饮食的主题。然而,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用于家中做饭的时间日益缩短,更多的时候是在办公室,甚至是在路上解决早餐,在餐馆里解决午餐和晚餐,这样就很难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,尽管人们都知道谷物对健康的重要性,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去认真地烹调谷物食品,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化人员及家庭。而工业化生产的谷物饮料,恰恰是方便食用的健康食品,简单的消费方式,成为全新的早餐方式,让消费者在快捷、方便的情况下吃到营养美味的中式早餐。